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高层视点
高层视点

 

【形势要点:“两会”的经济与行政体制改革备受关注】


2014年全国两会3日在京召开。两会即将出台的政策将影响今年甚至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国基金报》对32位投资总监的调研显示,资本市场对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关注最多。一位投资总监表示,从经济角度看,本次两会将贯彻和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并遵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市场化、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在宏观政策及目标、产业政策、经济改革措施、行政体制改革措施等四大方面的内容将会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观点是目前的主流,多位投资总监的关注点基本围绕着这四大问题展开。对于最希望两会解决的问题,投资总监们将关注点放在简政放权上,有投资总监希望出台放松金融、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管制的政策,还有投资总监希望行政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此外,一些投资总监希望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破产法等政策,让市场对未来存款利率放开进程有所期待。对于今年两会政策是否会超预期,除了6位投资总监表示很难预测外,超预期和不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势均力敌。更有多名投资总监明确指出,国企改革出台政策最可能超预期。安信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姜诚认为,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和他一样支持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给出理由是本届政府改革决心很强。对于超预期政策的方向,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最有可能超预期的是土地改革和国企改革,因为土地改革关乎稳定,国企改革关乎发展。其他投资总监各有观点,较为一致的是对国企改革的预期,提及国企改革政策或超预期的投资总监达到7位。认为不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则说,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超预期,今年两会重在落实,再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更关注三中全会公布方案的落实情况。

 

【形势要点:预算改革将推“滚动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切入点。由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年度预算控制模式过于注重收支平衡,导致在经济下行时财税部门为完成任务大征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在经济过热时又容易该收不收,让经济热上加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要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去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对此解读称,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应先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规划,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三年滚动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滚动预算估计今年会做出具体布置。贾康透露,原来是一年做一年的预算,编制滚动预算后,可以更好地瞻前顾后。先从中央级开始,也鼓励地方去做。政府要先做好三年预测,才能编好三年预算,可以更好体现预算管理水平。滚动预算又称滚动式中期财政计划跨年度预算,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每年更新一次,重点在于对政策变化进行调整。由此可见,滚动预算将对我国政府的会计制度和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将来从中央拓展到地方时,更科学、更有远见的预算制度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改变我国地方政府只管借、不管还的债务问题。

 

【形势要点: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太悲观】


自去年以来,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华民教授日前表示,作为投资者及行业从业者,必须警惕中国经济衰退的八大风险。一是中国正面临短期资本流入,长期资本流出。中国最近已经发现通过投机敞口流入套利套汇,同时资本流出的量正逐步增长。这对中国的资产价格、宏观经济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二是中国是没有内需的国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出口推动,依靠民工潮和外资潮结合达到产能释放。三是用货币换砖头的国家基本没有好下场。从消费的角度看,居民把大量的钱换成砖头以后,内需基本上就结束了。从宏观角度,房地产从来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四是中国的贸易不可能平衡。中国作为一个制成品国家,贸易顺差是命中注定。制造业的贸易顺差无法通过价格调整、汇率变动来平衡,除非不参与全球制造业分工。五是依靠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没有可能。中国零售品销售总额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状态,每年增长10%。而波动的是投资,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是投资的波动,和消费无关。消费很稳定,刺激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根本不可能。六是通过上调工资刺激消费是个谎言。工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不变,势必增加企业成本,企业自然选择减员,甚至会出现倒闭现象,所以工资和失业是一个相互的关系。七是如果开放资本项,中国一定出现套利。发达工业化国家开放资本项是因为经济增长稳定,没有套利机会,但所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都是波动的,只要开放资本项就会产生套利机会。八是人民币现在是空头货币,不能国际化。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衰退,出口在下降,远期外汇供给在减少,汇率已经到达顶部。此时,人民币属于弱币,如果国际化,随时可能被挤兑。应该说,上述学者观点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警告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中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和对于内需的判断则过于悲观。

 

【形势要点:混合所有制的推动需要真正调动民企积极性】


推进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国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被明确提出。然而,民营企业却对混合所有制心存疑问和顾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便是被控制的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会不会越来越强,控制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有些行业,原来本地的企业很多,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不行了,因为国有企业进来后,凭借其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挤占市场。民营企业担心,国有企业一旦控股,就被国有企业控制了。其次是谁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通常实力比较弱,没有话语权。以前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很多,开始很多民营企业进去,但早早就退出了,因为股份很少,也没有话语权,这种混合没有什么价值。再次是怎么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要看国有企业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拿一些骨头,没有肉,那么民营企业也没有兴趣。中国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上,有不少障碍还没有扫清,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制约。有些国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的领域,不少非公企业并不想进入,也不愿意和国企混合。而有些非公企业想进入、也愿意和国有企业混合的领域,却没有真正地放开准入限制。混合所有制不能靠政府强行推动,也不应一味强调国企退出,而应该实现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多元化方式深入融合各种资本。在这进程中,充分保障民营企业的话语权是必要条件。

【2014年3月更新】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