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两会3日在京召开。两会即将出台的政策将影响今年甚至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国基金报》对32位投资总监的调研显示,资本市场对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关注最多。一位投资总监表示,从经济角度看,本次两会将贯彻和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并遵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市场化、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在宏观政策及目标、产业政策、经济改革措施、行政体制改革措施等四大方面的内容将会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观点是目前的主流,多位投资总监的关注点基本围绕着这四大问题展开。对于最希望两会解决的问题,投资总监们将关注点放在“简政放权”上,有投资总监希望出台放松金融、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管制的政策,还有投资总监希望行政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此外,一些投资总监希望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破产法等政策,让市场对未来存款利率放开进程有所期待。对于今年两会政策是否会超预期,除了6位投资总监表示很难预测外,超预期和不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势均力敌”。更有多名投资总监明确指出,国企改革出台政策最可能超预期。安信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姜诚认为,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和他一样支持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给出理由是本届政府改革决心很强。对于超预期政策的方向,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最有可能超预期的是土地改革和国企改革,因为土地改革关乎稳定,国企改革关乎发展。其他投资总监各有观点,较为一致的是对国企改革的预期,提及国企改革政策或超预期的投资总监达到7位。认为不会超预期的投资总监则说,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超预期,今年两会重在落实,再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更关注三中全会公布方案的落实情况。
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切入点。由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年度预算控制模式过于注重收支平衡,导致在经济下行时财税部门为完成任务大征“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在经济过热时又容易该收不收,让经济热上加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要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去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对此解读称,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应先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规划,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三年滚动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滚动预算”估计今年会做出具体布置。贾康透露,原来是一年做一年的预算,编制滚动预算后,可以更好地瞻前顾后。先从中央级开始,也鼓励地方去做。政府要先做好三年预测,才能编好三年预算,可以更好体现预算管理水平。滚动预算又称“滚动式中期财政计划”或“跨年度预算”,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每年更新一次,重点在于对政策变化进行调整。由此可见,“滚动预算”将对我国政府的会计制度和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将来从中央拓展到地方时,更科学、更有远见的预算制度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改变我国地方政府只管借、不管还的债务问题。
自去年以来,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推进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国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被明确提出。然而,民营企业却对混合所有制心存疑问和顾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便是被控制的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会不会越来越强,控制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有些行业,原来本地的企业很多,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不行了,因为国有企业进来后,凭借其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挤占市场。民营企业担心,国有企业一旦控股,就被国有企业控制了。其次是谁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通常实力比较弱,没有话语权。以前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很多,开始很多民营企业进去,但早早就退出了,因为股份很少,也没有话语权,这种混合没有什么价值。再次是怎么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要看国有企业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拿一些骨头,没有肉,那么民营企业也没有兴趣。中国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上,有不少障碍还没有扫清,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制约。有些国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的领域,不少非公企业并不想进入,也不愿意和国企混合。而有些非公企业想进入、也愿意和国有企业混合的领域,却没有真正地放开准入限制。混合所有制不能靠政府强行推动,也不应一味强调国企退出,而应该实现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多元化方式深入融合各种资本。在这进程中,充分保障民营企业的话语权是必要条件。
【2014年3月更新】